首页 > 最新动态 > 筑路架桥护黄河 东平实践绘就生态新画卷——东平县西外环项目以绿色建造助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
最新动态
筑路架桥护黄河 东平实践绘就生态新画卷——东平县西外环项目以绿色建造助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
2025-11-144


      “黄河落天走东海,万里写入胸怀间。”九曲黄河奔涌至齐鲁大地,中交广航局承建的东平县西外环项目地处黄河下游重要节点,毗邻东平湖,横跨大汶河,生态环保敏感度较高,项目以“零污染”为靶心,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4.94公里道路和1.27公里特大桥的建设全程,既完善了齐鲁大地的“交通网”,更为母亲河筑牢了“生态屏障”,为黄河流域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协同推进提供了可复制的“东平经验”。


锚定“黄河安澜”战略,筑牢双重生态屏障            


项目始终遵循“不动山骨、不伤水魂”的原则,紧扣东平湖—大汶河“黄河流域南水北调”双重战略定位,构建起“保障蓄滞洪功能、维护南水北调水质”的生态防护体系:

一是严守防洪安全底线。特大桥按照30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,施工期间对断面水位与流量进行动态监测,汛期主动停工避险,坚决杜绝出现影响行洪安全的行为。

二是筑牢水源保护红线。项目构建“收集—处理—回用”的废水治理体系,实现施工废水全部回用,在施工周边布设水质监测点,全力保障“一湖清水入黄河”。


践行“两山”理念,精耕生态保护细功            


项目坚持以“最小干预、最大保护”为原则,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修复融入施工全过程,做好“生态考题”:

一是全力守护植被。坚持“施工不破坏、完工可恢复”,优化施工便道选线,避让林地和耕地,对风景区内林木实施迁移保护,实现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双赢。

二是加强生态呵护。合理优化施工方案,避开9月至10月候鸟迁徙高峰期,严禁捕捞鱼虾,切实保护鸟类和57种鱼类的栖息环境,做到“施工不惊鸟,建桥不扰鱼”。

三是创新固废处置。采用“钻渣—固化—回填”工艺,将3万立方米桩基钻渣经固化处理后用于路基填筑,实现资源循环利用。

      四是严格噪声管控。在敏感区域设置围挡和隔声屏障,高考等特殊时段全面停工,累计开展社区沟通8次,最终实现“零投诉”


聚焦“绿色建造”转型,科技赋能环保升级            


项目以中交集团、广航局环保检查为契机,借助科技力量,持续打造“智慧环保”新样板:

一是推进废气治理。在集中焊接区配备6台焊烟收集器,净化效率达90%以上。

二是构建智慧监管体系。运用无人机每周开展地表及水面环保巡查,现场布设2台环保监测仪,形成“空中+地面”立体化监控网络,不断提升生态治理精细化水平。

      从东平湖的“一湖碧水”到大汶河的“两岸青绿”,东平项目的成功实践表明,唯有将“生态优先”理念深植于施工细节之处,方能实现“修一条路、架一座桥、护一片生态”。东平项目所探索的“工程与生态协同”模式,不仅是一份鲜活的“绿色答卷”,更是面向未来的“绿色承诺”



作者:李小伟任禹


往/期/回/顾

REVIEW

入会邀请函

团体标准征集通知


点我访问原文链接